(槟城4日讯)根据美国太空总署(NASA)数据,在过去10年,马来西亚共发生171宗土崩事件,在全球土崩量最高的国家中排名第十。
NASA卫星侦测显示,大马在2007年至2016年3月份,共发现171处土崩,或每年平均发生约18.5宗土崩,全球排名第十。排名第一是美国(2992宗),其次是印度(1265宗),第3是中国(426宗)。
若以每平方公里土地面积计算,大马的土崩更严重,在全球排名第五。排在首位是尼泊尔,依序是菲律宾、英国和瓜地马拉。
星报根据NASA的全球土崩目录(GLC)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土崩事件有逐渐增加趋势,其中2014年为最高峰,共33宗。
逐渐增加趋势
根据报导,我国沙巴为最多发生土崩事件的州属,共42宗,之后为吉隆坡(26宗)、砂拉越(25宗)、雪兰莪(22宗)和槟城(14宗)。
依据纬度和经度数据显示,通常发生土崩地区包括沙巴兰瑙、金马仑冷力(Ringlet)、雪兰莪武吉安达然邦沙和槟城丹绒武雅。大部分土崩地区集中在半岛西海岸、沙巴和砂拉越。
在沙巴和砂拉越以南的加里曼丹地区,几乎看不到任何土崩“红点”,这可能表明土崩是因为过度开发造成。
若依据世界银行于1991年至2015年每月平均降雨量数据显示,我国最常发生土崩事件通常是在10月至1月之间,因为这4个月的降雨量最高。
据气象局显示,我国面对东北季候风至3月杪,预测将出现高雨量,尤其在东海岸、柔佛和彭亨。
NASA自2007年开始,在全球录得约1万处土崩地点,以及约2万人死亡,而大部分发生在东南亚地区。数据也显示,在大马,土崩死亡事故最严重的是吉隆坡(18宗),其次是彭亨(17宗),第3是雪兰莪(8宗)。
天然和人为造成土崩
我国崎岖的地理形式、高降雨量和人为活动,是我国跻身至土崩量最高的10大国家之一。
来自地质学研究所发言人吴嘉顺(译名)说,NASA提供的数据是准确的。他说,这是综合因素所造成土崩发生,即天然和人为因素。
“天然因素包括高降雨量和崎岖地理形势,至于人为因素,则是与山坡开发活动有关。”
当询及,高频率发生土崩是否与土壤类型有关,他说,只有沙巴的兰瑙符合此说法。
“沙巴的土壤似乎有很高比例的可膨胀粘土,它可以吸引更多水份,并在潮湿时膨胀,乾燥时收缩。同时,该地发生地震也是新的因素。”
他说,我国没有颱风和火山爆发的威胁,目前我国只是受土崩威胁,而且很多都是来自人为。
“实际上,每次土山崩都和山坡被削或建造或填充材料的工程有关,但我国地质大部分都是丘陵又不可避免。”
他认为,大多数土崩事件调查报告不会免费供公众审查,以致很难确定原因并防止类似情况再发生,也有必要让地质学家参与调查。
CHANT促槟政府发布调查报告
槟城市民醒念团(CHANT)要求槟州政府,立即向全国发布由拿督杨映波所主持的丹绒武雅工地土崩事故调查委员会报告,并尽快执行报告中所提出的相关建议,以进一步预防土崩事故。
CHANT今日发文告,针对我国在土崩量最高国家中排名第十新闻,促请槟州政府加强保护山坡。
文告说,槟州在山坡保护和安全工作上耗资了数百万令吉汇集专家,包括来自香港和国内享誉全球的知名专家。
“为了山坡安全及对人民的保护,我们支持大马广泛的指南方针,以及设立联邦级别的机构,毕竟土崩事故将导致人民受威胁,我们并不需要另一个淡江高峰塔坍塌事故。”
公共工程部监督山坡
公共工程部自今年起,已在联邦和州路段的山坡,由该部山坡工程局预防土崩,直到2020年。
该部总监祖基菲指出,预防包括驻防联邦公路上高危险的山坡。
“我们会监督联邦保留路和州路的山坡,包括前往通过拍照方式和现场勘查等。”
他说,一般上在雨季时,该部将採取行动以监督山坡情况。
他说,该部使用最新科技,包括光探测、测距(Ranging)和无人飞机监督国内山坡情况。此外,提早预警系统(EWS)正在研发中,而此系统将融合雨量计(rain gauge)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以监督山坡情况。
他说,这些仪器将继续监督山坡情况,以及分析收接获的数据,之后展示在一个特殊网站上。
“若山坡移动至一个危险水平,将会传送讯息予相关官员,而官员则要决定要如何处理。”
目前,该部已在48个危险山坡上安装雨量计仪器。
早前,前公共工程部长拿督斯里法迪拉指出,在马来半岛联邦公路上的1万6454个山坡,其中946个被鉴定为“非常高危险性”,而另外1551个则是“高危险”。